能源计量:双碳经济的“标尺”与“眼睛”
一、双碳经济的核心内涵
双碳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碳账本”,碳达峰就是让账本上的“收入”(碳排放)不再增加,碳中和则是让“收入”和“支出”(碳吸收)刚好平衡。双碳经济的核心,就是通过绿色技术、产业转型和制度优化,让经济发展不再依赖“高碳投入”,而是转向“低碳产出”,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减少的双赢。
二、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后,进入持续下降阶段。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且“峰值越低,后续中和压力越小”。
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实现人为碳排放与吸收量的平衡,达到“净零排放”(非绝对零排放)。我国设定目标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三、什么是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通俗讲就是“给能源用度算账”。就像我们家里的电表、水表记录用电量和用水量一样,能源计量通过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测量企业、建筑、交通等场景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小到一个工厂的电机耗电,大到一座城市的碳排放总量,都需要能源计量来“摸清家底”。它不仅记录“用了多少”,还能分析“用在哪里”“能不能更省”,是实现低碳管理的基础工具。
四、能源计量具体指什么工作?
技术层面的能源计量工作:一方面要合理配置能源计量装置、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检定和修理,做好必须的静态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在线、动态和远程检定、校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做到实时监测,实现动态管理。
管理层面的能源计量工作: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落实能源计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是走新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